close

      最近電視在重播電影《三個傻瓜》,和姊一同在看電視的時候,她和我分享一些小故事。當年電影上映的時候,她們學校的老師幾乎人人都看過了,整天的話題都在討論裡面的劇情。

      的確,當初看這部電影的時候,給我很大的震憾。原來有人可以把教育的議題,諷刺的如此真實、有趣。電影裡有人承受不了課業的壓力而自殺;社會大眾(院長、主角的父母)的眼光中只有升學,還有畢業之後的好工作、好日子;主角在父母的壓力還有自己天賦熱情的選擇;其他人盲目的追求成績、成就而忘記熱情。這些是我在電影中看到的值得探討的點。

      總的來說,教育是要有熱情的,不論是受教育者,或是教育者都是同樣的重要。而教育的目的,據吳英明教授的說法,是要把一個人的熱情和天賦引出來發展。而在這個社會裡,因為外在的許多因素,父母師長給我們的,不外乎是要努力讀書,考上好的學校,將來才會有好的工作。問題是在這過程當中,孩子們真正的想法有多少人知道?有多少人理解呢?

      我生長在還是升學主義掛帥的年代,每每談到教育問題,我就想到我的國中老師是一位很嚴厲的老師。在她的教導之下,我的功課很好,但那只是被逼出來的。我很高興我上了好的高中,在那裡我享有絕對的自由,讓我有更多的選擇權。我也高興我生長的家庭,還有我選擇的大學,沒有人會逼我讀書,以便將來找好的工作。

      我到後來才知道一個人的熱情、天賦比他的工作還要重要,所幸我還能趁早去選擇,因此我現在決定選擇自己的熱情和天賦。

      而那些從小受到別人逼迫,要努力讀書的人,現在不是努力讀更高的學位(為了找好工作),就是在準備國家考試。而人生的意義,如果就只是找好而且穩定的工作,那麼就太可悲了。

      最後為大家帶來一首,電影裡面的主題曲。 

 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那個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